Search

「愛情並非恆久忍耐、富有恩慈、或謙遜的。
 愛是亂七八糟的、糟糕的、自私的...大膽無畏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愛情並非恆久忍耐、富有恩慈、或謙遜的。
 愛是亂七八糟的、糟糕的、自私的...大膽無畏的。 
 愛情不是找到你完美的另一半,而是那個過程
 ―—那個不斷嘗試、極力伸手、而失敗的過程。」
 
“Love isn’t patient and kind and humble. Love is messy and horrible and selfish and bold. It’s not finding your perfect half - it’s the trying and reaching and failing.”
 
Netflix 電影《#青春未知數》(The Half of It)由《面子》華裔美籍導演伍思薇(Alice Wu)執導,甫榮獲 2020 翠貝卡影展最佳劇情片。
 
看完《青春未知數》後,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雖然披著青春成長愛情電影的外皮,並點綴著校園同儕、同志情慾初探和美國第二代移民等議題,但最終它並沒有囿於這樣常見的YA電影框架之中。比起《#性愛自修室》和《#愛的過去進行式》它顯得更加成熟,也不會只在乎誰一定要跟誰在一起。而對照《#虎尾》和《#別告訴她》,美國華裔的隔代疏離和種族問題也僅是點到為止,沒有拘泥在自己的成長背景追根溯源,而是更聚焦在當下的時與地。
 
追根究底,它並不是一部合格,或說是符合想像的愛情電影,片頭一開始就開誠布公地明示了,這不是一個擁有美好結局的浪漫喜劇。然而,他卻也因此走出了自己的全新樣態,將一名在美國中西部小城鎮中,一個不起眼的華裔女孩,所會遭遇到的親情、愛情、友情,以及對於人生的各種懵懂和撞牆,都多少沾染到一些。主角在當中透過老電影、繪畫和詩詞文學,對照人生價值觀的哲思探究,也頗具詩意,甚至偶爾讓人聯想到賈木許的《#派特森》。這麼來說,從《親愛的初戀》到這部《青春未知數》,同志青春電影的路,彷彿又拓得更寬一些了。
 
伍思薇導演本身即是一名出櫃同志,正如同《#燃燒女子的畫像》的 Céline Sciamma 一樣,她們鏡頭下的女同志是不需要刻意獨樹一格的,而情慾也不是那麼非黑及白的。(值得一提的是,這兩部片也都是由女性攝影師所拍攝;《燃燒》Claire Mathon、《青春》Greta Zozula)。伍思薇導演談起本片的創作起源,是當她年輕時出櫃的時候,第一個讓她心碎的人不是女性,反而是她的一名直男友人。在本片中一男兩女的主角三人之間,那種有時是純粹友誼有時又浮動著曖昧的潛力,是有機且引人入勝的。
 
“I always thought that there was the one right way to love. But there are so many more ways than I knew." 與其說這是一部愛情電影,不如說這是一部關於愛與情,其眾多面貌與可能性的電影。可惜受限於篇幅和整體的節奏分配,電影前半段感覺太久才進入狀況,而後半段有顯得收得有些草率,也許這樣的題材可以改拍成迷你劇集會更為適當。
 
一幕兩位女角一起泡溫泉的畫面,水面完美映出了兩人的臉部倒影,呼應了片頭主角所口述的典故:古希臘人相信人類原先有四隻手、四條腿和兩張臉,快樂而完整。直到有一天被神明劈為兩半,落得人們終其一生遊蕩人間,找尋自己所遺失的另一半、無止無盡地嚮望。

 
-
 
#NowWatching #TheHalfOfIt Netflix


Tags:

About author
哈囉大家好,歡迎來到【丹眼看電影】,我就是那個丹。 原本此專頁的英文名要取作 "Dan Cinema",沒想到臉書上有個遙遠的陌生人,姓氏就叫做 Dancinema ,也因此這個網址就被註冊掉了。轉念一想,改以法文的 "Dans le Cinéma" 為名,意思是「在電影院之中」,好像也蠻有意境的,而且法文就是潮。 近幾年網路上厲害的影評寫手們早就多到數不清了,但我不想走太文青的路線,我沒有太多電影基礎知識或文筆訓練,我只想用我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看片的心得。另外就是仗著自己的一點語言能力優勢,以及宅宅的個性,每天都掛在國內外各大影視網站。與其自己獨享,不如將一些有趣的消息分享給大家。 我個人是比較專攻歐洲三大影展跟美國好萊塢的片,藝術片跟商業片都喜歡。至於國片、中國片、日韓片及東南亞等地區電影,我會努力攝取,但主力不會放在這邊。 總之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影迷影痴的舒適圈園地,邀請你一起加入。然後也希望不要三個月後這裡就雜草叢生。請大家多多指教,讓我們一起切磋討論、一起享受電影吧!
丹眼看電影,全心感受光影之美 電影評論|影壇消息|影展動態|獎季分析
View all posts